一、德宏少數民族的風俗有哪些?
節日
潑水節
傣歷6月17~19日之間
潑水節亦稱“浴佛節”,系瑞麗傣族、德昂族的主要節日。傣語叫“賞見”,德昂人稱“拱拍”。相傳是從印度的“灑紅節”和到圣河沐浴的習俗演變而來。潑水節有浴佛、祈雨、迎春耕、祝愿人畜興旺和五谷豐登之意,在巴利語系佛教文化圈內,它是一年中最盛大的宗教禮儀。
目瑙縱歌節
農歷正月十五以后舉行,為期3~7天
目瑙縱歌節是瑞麗景頗族人民最為盛大的傳統節日。原屬祭祀性的驅惡揚善,預祝吉祥幸福、慶祝豐收的傳統儀式。
1、丟包:
是傣族未婚青年男女春節期間自發組織的一種娛樂活動,也是一種傳情方式?;顒悠陂g,姑娘們把自己制作的愛情信物,花包拋向天空,在你丟我接中選擇自己的心上人,體現了戀愛自由的精神和對未來生活的憧憬?;ò蔀閻矍榈氖拐?。
2、象腳鼓舞:
傣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,其象腳鼓舞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。鼓舞分長鼓舞、短鼓舞和大鼓舞三種。長鼓舞鼓長7尺,用牛皮或蟒皮做鼓面,鼓尾呈象腳狀,用圓木制成。表演者在鼓鑼的伴奏下,用指、掌、拳、腳擊拍鼓面,人和鼓一齊旋轉擺動,瀟灑大方,鼓點急劇。
3、嘎秧:
嘎秧是傣族的一種民間傳統集體舞蹈,舞蹈動作再現了春耕、除草、收獲等勞動情景,表現了傣家人民勞動的愉快和豐收的喜悅
二、阿昌族有哪些風俗?
1、節日:阿昌族各地節日眾多。從阿昌族的民族節日里可看到受漢、傣等民族文化及佛教文化的影響。戶撒阿昌族的節日比較多,有趕擺、潑水節、進洼、出洼、燒白柴、火把節、換黃單、過新年、澆水花等,這些節日與小乘佛教信仰有關。其中,“做擺”活動近年來規模越來越大,也是各村寨及阿昌族與傣族民間交往的重要方式。
2、禮節:阿昌族素以好客而聞名。好客的特征又體現在“以酒待客”上。如果親戚、好朋友來家里,一定要請他們喝米酒、吃飯,傾其所有,方能表示自己對客人的尊重和誠心。有貴賓自遠方來,還要在村口請他喝“進寨酒”。
3、婚姻:阿昌族的家庭一般是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家庭,實行幼子繼承制,也有三代同堂的家庭?,F在阿昌族青年大多戀愛自由、婚姻自主?!按媚铩?、對歌在一些阿昌族村寨,也被到歌舞廳、娛樂場所交際而取代。阿昌族傳統的婚姻制度主要是實行同姓不婚,但長期以來與漢、傣等族的通婚卻較普遍,反映了阿昌族與兄弟民族之間很久以來的親密關系。
4、喪葬:阿昌族一般行土葬。在信仰佛教的地區,人死后,先請佛爺念經,然后擇吉日出殯。也有接氣、報喪、停靈祭奠等習俗。出殯時,由佛爺用一條長約三、四丈的布系于棺木之上,手牽布幅走在前面,以示由老佛爺領路,讓死者平安到達“天國”。棺木抬出門時,死者妻室兒女跪在兩旁,棺木要從他們頭上抬過,表示“搭橋”給死者過河。每個村寨均有公共墓地。
5、服飾:阿昌族的服飾簡潔、樸素、美觀。男子多穿藍色、白色或黑色的對襟上衣、黑色長褲,褲腳短而寬。婦女的服飾有年齡和婚否之別。未婚少女平時多著各色大襟或對襟上衣、黑色長褲,外系圍腰,頭戴黑色包頭。
阿昌族是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,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明,那么阿昌族的傳統節日風俗有哪些呢?
阿昌族受漢族、傣族等民族文化及佛教文化的影響,傳統節日眾多,有趕擺節、潑水節、火把節、過新年、澆水花、阿露窩羅節等。
其中最隆重的節日是阿露窩羅節,節日當天各地各村寨、各支系互派代表,共祝佳節。節日當天活動內容豐富多彩,阿昌族人不僅向前來參加活動的賓朋展示他們的人才、歌舞、服飾,還舉行各種聯誼比賽活動
阿昌族以米飯為主食,也常用大米磨粉制成餌絲、米線作為主食。餌絲食用方便,食用時只需在沸水中稍燙一下,撈出配上佐料即可食用
三、阿昌族的風俗習慣(100字)
阿昌族的風俗習慣:
1.婚俗
阿昌族男女青年結婚的婚宴上,首先要請新娘的舅舅坐在上首,并擺上一盤用豬腦拌制的涼菜,酒宴后舅舅要送新娘一條約4.5千克的帶豬尾巴的后腿,稱為外家肉,表示新娘要永遠不忘娘家的養育之恩。
2.喪俗
行土葬俗。少數患惡病或婦女難產而亡者,須先行火葬再棺木土葬。死于寨外者,忌抬回寨內。人死后殮棺時尸體忌人、貓、狗等動物跨越。死者可帶生前喜愛之物殉葬,但忌帶金屬物,故死者生前鑲牙也得敲掉。阿昌族在舉行喪禮時多由“活袍”主持,徹夜誦經,敲鑼奏哀樂,高唱“孝歌”。出殯后,禁忌動鑼、抬喪棒等,否則認為寨中又會死人。
3.禁忌
阿昌族禁止在正月初一殺家畜和傷害動物;婦女生孩子未滿7天時,忌諱別家男子進入院內。阿昌族的臥房分布在正堂兩邊,老者居左邊,其他居右邊。男性長者忌進已婚晚輩的臥室。未婚男子可住廂房或廂房樓上。女性忌住樓上;男子在樓下,忌婦女上樓。忌婦女跨踩農具工具。
擴展資料
阿昌族節日
阿昌族各地節日眾多。從阿昌族的民族節日里可看到受漢、傣等民族文化及佛教文化的影響。戶撒阿昌族的節日比較多,有趕擺、潑水節、進洼、出洼、燒白柴、火把節、換黃單、過新年、澆水花等,這些節日與小乘佛教信仰有關。其中,“做擺”活動近年來規模越來越大,也是各村寨及阿昌族與傣族民間交往的重要方式。
阿昌族待客有勸飯習俗,無論會喝酒、喝茶否,忌諱客人不接受;遇勸飯時,無論已飽否都應伸雙手捧碗相接;雙手接遞或起身行禮,視為恭敬
阿昌和佤、傣、景頗、崩龍、德昂等民族都有嚼煙的習慣
阿昌族禁止在正月初一殺家畜和傷害動物;婦女生孩子未滿7天時,忌諱別家男子進入院內。